若你跟我一樣,是個從小開始玩遊戲的資深玩家,那你一定也見過遊戲的進化史。還記得小時後玩紅白機時,僅僅是簡單的8bit就讓我們樂不思蜀、開心地遊玩整天;後來遊戲的畫面逐漸變好,16位元的超任、Sega MD其豐富的色彩及生動的動作,還以為是在看動畫呢!曾經以為遊戲最多就這樣了,但第一次見到3D遊戲震撼至今還是令人印象深刻。時至今日,3D遊戲仍不斷的改變我們對遊戲的想像,這次就要來為大家介紹這種至今仍在不斷進化的「3D遊戲」。
所謂3D,是英文Tree-Dimension的簡稱,也就是「三維」的意思。傳統我們在影像處理時,只能在具有X、Y軸的2D平面上製作,而3D就是加上了「Z軸」,讓畫面看起來具有了景深的效果,而且可以從任何的角度去觀看3D中的物件。相較於2D畫面,3D畫面更具真實性、光影更豐富,且空間的操作性也更強。
3D具有XYZ軸的概念 圖片來源:Wikipedia
電腦的快速普及乃至於3D的出現,都深刻的改變了我們的方方面面、不論是生活、工作、生產等等,不只遊戲,從建造摩天大樓到生產小螺絲釘,甚至連手術所需的支架、人工關節等都依靠著3D技術,由此可知3D對於科技進步及數位化的重要性。
自1961年世界上第一款被製作出來的遊戲《宇宙戰爭》問世以來,至今已超過60年了,誰能夠想像當初由點及線所構成的簡單遊戲,至今能夠演進成像是《艾爾登法環》那樣,不論是美術、光影、3D建模及遊戲性都非常強大的遊戲呢?現在的懷舊電玩、資深玩家小時候玩的遊戲,不論是任天堂、SFC等等,像是《小精靈》、《俄羅斯方塊》或《功夫》等等,都是以2D的畫面呈現。在當時,3D的概念仍只是一個理想,不論是硬體或是技術面都無法達到,但遊戲廠商們仍在有限的硬體上努力呈現出更好的效果。
目前,3D遊戲已經成為遊戲業界製作的主流了,隨著時代的進步,3D遊戲不斷帶給我們越來越真實又寬闊的世界觀,年紀尚輕的玩家可能不是很清楚,想當初的3D遊戲也僅僅是簡單的色塊堆積做成的畫面而已呢,目前能夠達到以數百萬多邊形組成的精細人物,真的是很感謝科技的進步呢。
世界上第一款遊戲《宇宙戰爭》 圖片來源:Wikipedia
早期的很多遊戲畫面場景是固定的,甚至只是一個黑色的背景,玩家們難免會覺得受限制或是單調。到了80年代中後期,各種硬體技術逐漸發展,遊戲機及螢幕逐漸能支援更鮮明的色彩及更龐大的運算,因此開始出現的「多重卷軸」概念。簡單來說,就是將主要人物、配件及背景分為「遠景」及「近景」,以實現背景的捲動效果,遠景及近景的捲動是分開的,遠景的速度會比較滿,讓玩家感覺到自己操作的角色是處在一個非常遼闊的場景,而不是受限在螢幕所呈現出的小方塊中。這樣的概念不只使用在背景上,甚至連角色移動時的光影都能夠利用類似手法模擬出來,也是遊戲中第一次出現「擬似3D」的概念。將此概念發揮到淋漓盡致的,當屬1991年所推出的任天堂遊戲《キョロちゃんランド》了,遊戲中的高塔關卡,設計師利用多重卷軸及色彩移動的方式讓高塔呈現出正在旋轉的3D效果,有興趣的玩家可以上Youtube搜尋一下遊戲畫面喔!
擬似3D遊戲《キョロちゃんランド》 圖片來源:Youtube
從90年代起,遊戲設計師們便不斷的嘗試將3D運用於遊戲中,一直到1993年,除了電腦3D遊戲的《毀滅戰士》的推出之外,SEGA也於大型遊戲機台也推出了第一款3D格鬥《VR快打》,對於那時候的玩家來說,無疑是一場視覺洗禮,更可以說是3D遊戲的爆發年。
以嚴格上的意義來說《毀面戰士》不能算是第一款3D電腦遊戲,但在它之前的遊戲,並非是以「建模」的方式呈現,而是以「貼圖」的方式達到3D效果,像是著名的《德軍總部3D》便是如此。在遊戲中豐富的光源效果效果、武器的搖晃及高低落差等等,都讓遊戲場景更加生動吸引人。當時賣出超過350萬套,為遊戲設計工作室帶來的大筆財富,也影響了後續3D電腦遊戲的發展。
《毀面戰士》 圖片來源:巴哈姆特
《VR快打》是知名電玩設計師鈴木裕與SEGA旗下工作室AM2共同研發完成,是世界上第一款3D的格鬥遊戲。雖然就現在的眼光看來,其方方角角的多邊形人物實在是不怎麼美觀,但能夠見識到即時運算的3D人物生動地在面前打鬥,在打鬥結束後還會有多角度的鏡頭回放,那種震撼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形容的。《VR快打》更成為3D格鬥遊戲的始祖,之後的《鐵拳》系列、《生死格鬥》系列亦深受影響。
《VR快打》 圖片來源:OKINIIRI
1996年,隨著任天堂64一起推出的《超級瑪利歐64》,除了是《超級瑪利歐》系列的第一款3D作品之外,對比同時期的《惡靈古堡》、《古墓奇兵》等遊戲,其絲滑的操作手感、流暢的動作及優秀的建模,對於當時遊戲業界可說是立起了新的標竿,也令玩家體驗到「原來3D遊戲可以這麼順暢」。
《超級瑪利歐64》 圖片來源:任天堂
而後許多知名大作也陸續3D化,譬如鼎鼎大名的《Final Fantasy》系列,便於本傳第七部開始使用了3D運算,也造就了一代女神「蒂法」的傳說;而《勇者鬥惡龍》也在PS上推出的本傳作品《伊甸的戰士們》中,使用了3D場景與2D人物並進的做法,讓遊戲視角能夠自由的轉化,更增加了遊戲的豐富度。
《Final Fantasy VII》 圖片來源:痞客邦
至此,3D遊戲的時代正式來臨,隨著遊戲製作引擎及硬體不斷的進化,大量的3D遊戲陸續推出,不論是在個人電腦、遊戲主機、還是手機上,我們都能夠玩到畫面越來越精良的3D遊戲、3D手遊,有時候還會分不清是真人演出還是3D動畫呢!在推出VR的技術之後,我們甚至還可透過穿戴裝置,讓自己彷彿身處遊戲場景,實現「玩家=角色」的夢想呢!
VR虛擬實境 圖片來源:Wikipedia
當然,除了3D遊戲之外,2D的遊戲在市場上仍占有一定的地位,顯示2D遊戲仍有其優勢存在,接下來便會從數個面向簡單分析一下2D遊戲與3D遊戲的優勢及劣勢。
首先是畫面表現上,3D遊戲能夠呈現出非常真實的光影及人物建模,人物的表情及動作能夠非常細緻入微,玩家能夠玩到非常有真實感的遊戲畫面,2D遊戲上在遊戲的畫面的表現上便沒有3D遊戲那麼強勢,相當倚重製作組的功力;其次是遊戲性方面,2D遊戲會受到較多的限制,其中最大的劣勢就在於「視角無法改變」,因此在2D遊戲中,視角固定的橫向卷軸遊戲類型相對較多。3D遊戲中,玩家可以自由的選轉360視角,譬如在在RPG遊戲中,有些寶箱會藏在一般看不到的地方,必須藉由轉換視角才能發現,大大增加了遊戲的自由度及趣味度。
當然3D遊戲也有其劣勢,對於玩家來說,最大的缺點就是會受限於「硬體」,許多3A大作相當要求玩家的電腦配備,除了顯示卡、記憶體之外,動輒50G、100G的檔案也會讓很多電腦沒那麼好的玩家們卻步,就算配備達標了,較長的讀取時間也是3D遊戲的缺點之一。相較之下,2D遊戲就顯得相當親民,容量小、讀取快、硬體要求低,都是2D遊戲的優勢之一。最後則是遊戲製作上的不同,相對於大多數的2D遊戲來說,3D遊戲的製作成本高、製作時間長、所耗的人力物力都可能是2D遊戲的數倍。對於玩家來說,等待的時間是最痛苦的,期待的作品常常一延再延,真的是非常折磨人。
說了這些,其實並不是要說3D遊戲就是比較好或是2D遊戲比較差,只是比較兩種遊戲的優劣勢而已,2D遊戲中也不乏大製作或是遊戲性非常高的優秀作品,像是《空洞騎士》、《星露谷物語》都是近年來非常優秀的2D遊戲。3D遊戲中也有許多製作非常差勁,BUG、破圖等問題層出不窮的劣質作品,因此挑選有品質、有口碑的遊戲,才不會浪費珍貴的血汗錢。目前Johren平台上,除了許多日系的2D作品外,也有非常有趣的3D遊戲喔,而且對於電腦的需求及載入速度都有進行優化,不僅不會太要求硬體設備,載入速度也非常快,很適合所有玩家一起來玩!